斷斷續續用了一段時間的 Follow
起初在公眾號上看到一篇文章《張一鳴不看好的 RSS,現在一码難求》,頓時激發了我的興趣。我迫不及待買了個邀請碼,在 follow 上訂閱了幾個頻道。
起初感覺挺新奇的,交互界面很簡潔,功能也還行。
我對這個產品設計的本身感興趣,於是去逛了 DIYGod 和 RSS3 創始人的博客。閱讀了很多他們關於去中心化,web3,區塊鏈的看法和希望,以及 follow 這個產品的。
follow 希望能夠通過信息聚合和反算法打破信息茧房,打造下一代瀏覽器。
follow 有兩個亮點,一個是基於 RSShub,另一個是相互訂閱,看別人看什麼來看什麼。按 Rss3 作者所言,“資本化信息分發”
張一鳴當年對 RSS 的評價是,即使信息聚合,信息也太多了根本看不過來。雷軍的對 RSS 的評價是,不值得為這麼一小部分群體花錢搞這個,沒前景。
信息茧房不是算法推送的本意。算法推送首先解決的是信息過載的問題。通過興趣這個過濾器。我並非對 RSS 有強需求,也不愛刷抖音小紅書。隔幾天打開 follow 就顯示一堆信息,屬實有點難受。信息過載這個問題我認為是主要矛盾,信息茧房才是次要矛盾。
信息分發目前基本上是算法分發和社交分發兩種。如果說算法分發是給用戶他的信息圈內的信息,那社交分發則是使用戶走出信息圈的驅動力。獲取信息最高效的方式,其實是關注你關注的人看的信息。follow 在這一點上有所突破,過去這樣的社交分發通常處於強熟人社交領域,如微信。follow 將這個分發帶到陌生社交。並且注重了用戶的隱私。
我不認為一定要反算法,算法可以是第一層過濾網。通過社交場域的關係鏈和關係網可以是過濾網之後的分發器。人際往往是差序的,以自己為中心,信息流如同水波一般由內向外推。每一個用戶作為一個分發中心,這樣的水波發生共振的地方,可能就是信息需要去的地方。
以及,“資本化信息分發” 這個邏輯,其實是在用戶創造內容和用戶分享內容之間,用戶重組和分發內容。這的確可以是一種分發方式,有點像搞信息差的 ai 公眾號?相比之下,這樣的分發自由度和門檻都降低了不少,內容的分發會更加精細,以及有趣。
我們必須承認,信息已然成為一種資本。掌握自己的信息流,就是手握資本。
以及去中心化這個議題,我不做過多評價。歷史證明倒了一個嚴黨還有一個嚴黨,去中心化的過程會產生新的中心這一結果。不過,歷史就是在這樣的重複與變化中進步的。
以上僅個人拙見,如有不妥還請指出,歡迎和我討論。